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3950字。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追寻隶书演变之踪
  孟鸿声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隶变”一词在唐代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觿》、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
  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
  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隶变是指汉字形态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过程,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 隶变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
  C. 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D. 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且自成系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在介绍“隶变”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一般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领起全文。
  B. 第二段先破后立,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
  C. 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引言论证说明了楚简的特点,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D. 结尾概述了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发展历程体味汉字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篆书线条圆转、依类象形,不容易辨识,其向隶书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完全是俗体推动的结果。
  B. 秦王朝颁布“书同文”的政令,只是统一了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却无法统一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
  C. 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
  D. 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隶变,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它是现代汉字的起点”说法错误,原文为“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意思是隶变是现代汉字“演变”过程的起点,而不是现代汉字的起点。
  B项,张冠李戴,将形容隶书特点的“笔性丰富”一词用于形容篆书。
  C项,“隶书吸收了楚简的字体和笔法形态”于文无据;并且,原文中“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只是说楚文具有融合、转化、演进的可能,而并没有说隶书“是对楚简的融合、转化、演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365个日日夜夜,我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高位推进、尽锐出战,完成13.25万人、128个贫困村、5个省级贫困县高质量脱贫任务,至此,我省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为今年巩固提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
  站在2020年的起点,我省正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紧盯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一往无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