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doc
11-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报任安书》.doc
13-14.《过秦论》《礼运》(节选).doc
15-16.《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并序).doc
17-18.《种树郭橐驼传》《五代史伶官传序》.doc
19-20.《石钟山记》《登泰山记》.doc
2.《劝学》.doc
21-22.《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doc
23-24.《礼记•大学》(节选)《礼记•中庸》(节选).doc
25-26.《孟子•公孙丑上》《逍遥游》.doc
27-28.《谏逐客书》《兰亭集序》.doc
29.《滕王阁序》.doc
3.《屈原列传》.doc
30.《黄冈竹楼记》.doc
31-32.《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doc
33-34.《诗经•静女》《诗经•无衣》.doc
35-36.《离骚(节选)》《涉江采芙蓉》.doc
37.《短歌行》.doc
38-39.《归园田居(其一)》《拟行路难(其四)》.doc
4.《谏太宗十思疏》.doc
40.《春江花月夜》.doc
41-42.《山居秋暝》《蜀道难》.doc
43.《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44.《将进酒》.doc
45.《燕歌行》.doc
46-47.《蜀相》《客至》.doc
48-49.《登高》《登岳阳楼》.doc
5.《师说》.doc
50.《琵琶行》(并序).doc
51-52.《李凭箜篌引》《菩萨蛮》.doc
53-54.《锦瑟》《虞美人》.doc
55-56.《望海潮(东南形胜)》《桂枝香•金陵怀古》.doc
57-58.《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doc
59-60.《登快阁》《鹊桥仙(纤云弄巧)》.doc
6.《阿房宫赋》.doc
61-62.《苏幕遮(燎沉香)》《声声慢(寻寻觅觅)》.doc
63-64.《书愤》《临安春雨初霁》.doc
65-66.《念奴娇•过洞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doc
67-68.《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元夕》.doc
69-70.《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扬州慢(淮左名都)》.doc
7-8.《六国论》《答司马谏议书》.doc
71-72.《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朝天子•咏喇叭》.doc
9-10.《赤壁赋》《项脊轩志》.doc
1.《论语》十二章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
1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
……
3.《屈原列传》(节选)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71.《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
1.在《端正好》这支曲子中,作者巧妙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渲染出深秋季节秋风萧瑟、大雁南飞典型景物的句子是: , , , 。
2.作者用“ ? 。”两句话指出是离人的眼泪染红了层层霜林,衬托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72.《朝天子•咏喇叭》
1.《朝天子•咏喇叭》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 , , 。
2.《朝天子•咏喇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 , 。
3.《朝天子•咏喇叭》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 。
4.《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 , 。
5.《朝天子•咏喇叭》中“ ”,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6.《朝天子•咏喇叭》中“ ”,就这样非常形象地预示了剥削将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揭露了腐朽的统治阶级贪婪残忍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明王朝将因此而灭亡的必然命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