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30字。
第五单元评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货币形态:从古典向现代的理性化转向
货币的使用始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贝壳、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被当作货币使用。早期的这种货币形式被称为实物货币或原始货币。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自然性,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纯粹的自然物,没有任何人工施加于其自然属性之上的性质。
纯粹的自然物如何成为货币?韦伯式的经济社会学认为:从纯粹自然物到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观念演进过程。货币是一种工具,它的产生始于人类的理性对社会交换媒介的反思和构建,其最初的形态是人类理性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结果。这是一种意识层面而非物质层面的加工,即自然物本来的物理属性并没有改变,而是被人类理性赋予了货币的功能。当自然物作为货币被使用的时候,它原本作为自然物的意义就被“去自然化”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这种“去自然化”操作,使得抽象的商品价值具体化为共同的衡量标准,成为人类社会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经过长时期的自然淘汰,作为货币使用的自然物在绝大多数社会里逐渐被金属取代。人类理性在实践中发现原始实物货币存在易损耗、不易携带、质量不均匀、易被仿造、难以控制数量等问题,同时意识到金属具有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特征,特别适合于作货币。马克思对此评价说:“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还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最初的金属货币是原生的条块形状,并以重量为单位,每次交易都要鉴定成色,计称重量,然后按交易额大小将金属进行分割。鉴定、称量、分割金属极为不易,甚至会因成色不一而引起诉讼,于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一些富商巨贾凭借其信誉在金属条块上加盖印戳标明成色和重量,形成最初的铸币,即私人铸币。
当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的范围,贵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就必须有更具权威的证明,于是国家开始管理货币,并凭借其政治权力铸造货币。经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就出现了。不过此时,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威进行铸币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以信用为担保,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的原因依旧是因为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
贵金属作为货币在人类经济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古典世界范围内最终形成了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要价值尺度以及流通、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的最早替代物出现在我国北宋的成都,即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因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纸币对于金属货币具有两个质变:一是彻底摆脱了自然属性,完全“去自然化”而以人造物的形式出现;二是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与贵金属相挂钩或者以发行者的信用为各种职能依据。第一个质变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明显观察到;第二个质变则体现为观念上的长期演进过程。
纸币对金属货币在内容上的“去自然化”比形式上的“去自然化”更深彻,也更重要,因为这涉及人类货币观念的转变,是抽象的价值符号逐渐取代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的过程,也意味着货币的价值基础由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向可计算的货币数量(即货币的供给量)与对货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转换。
(摘编自《中国周刊》,《货币的发展与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在原始社会,宝石、稀有贝壳等可以被当作货币来实现物物交换,是因为交换双方都需要这种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
B.当人类从意识层面赋予某种自然物以货币的功能并将之投入使用时,它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
C.在货币使用中,人们意识到自然物存在诸多缺点,因此用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金属代替了自然物。
D.国家铸币的出现和流通是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范围的必然,也是人们信赖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及国家信用的必然。
解析:A项,“交换双方都需要这种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错,根据原文第一段“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都曾经被当作货币使用”可知,是因为宝石、稀有贝壳等是能够被交换双方都接受的物品。C项,首先,句子不合逻辑,金属也是自然物。此外,句子扩大了范围,根据文章第三段,人们意识到存在诸多缺点的、被金属替代的应是“作为货币使用的自然物”。D项,根据原文第五段内容,国家铸币产生之初,人们接受铸币的原因是“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而非对“国家信用”的信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详细阐述了货币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折射了人类货币观的演进。
B.文章用“以羊易斧”的例子,阐明了在物物交换的时代,羊和石斧都被当作了原始货币。
C.文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金属货币相较于原始实物货币的进步,相较于纸币的不足。
D.文章引用相关经济社会学的权威看法,既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又丰富了读者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关于货币与金银的评价,论证了货币与金银的辩证关系:金银具备货币的职能,但货币并非仅仅以金银的形式呈现。
B.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的是,它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价值符号。
C.作为“去自然化”的人造物,纸币的价值只能通过贵金属的价值来体现,它的出现使商品流通更为便利,商品经济更快发展。
D.从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到抽象的价值符号,从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到根据供需关系来确定其价值,纸币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代际升级,主要体现在通信速度、传输速率的提升,而通信速度、传输速率也是制定通信标准时最主要的参考评价标准。高代际往往伴随着高速率、大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5G时代的到来,则主要是这些具体技术指标的实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