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20字。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26分,每小题2分)
一、(1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从他们满身泥泞(nìng),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jué)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B.我着(zháo)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zhì)气的园脸,顶多有十八岁。
C.一阵寒风仆来,吸吮(yǔn)着她单薄(bó)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jǐn)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名心的印象。
2.在下面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 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
②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 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③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 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 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A.消失 掂量 伸展 幽深 B.消逝 估计 伸展 幽暗
C.消失 掂量 延伸 幽暗 D.消逝 估计 延伸 幽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B.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约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
C.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的体验。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新诗”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但也讲求音乐美。
B.词,又称长短句,起于隋唐,盛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依风格有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姜夔等)之分。
C.郭沫若,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戏剧《屈原》等。
D.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作品热情而有哲理,诗风自由不羁,惯用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
5.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 鹰击长空,
湘江北去, 鱼翔浅底,
橘子洲头。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遍, 怅寥廓,
层林尽染; 问苍茫大地,
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选
A.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B.在“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
C.“争”“击”“翔”等词运用,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地刻画出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D.选文描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并在感慨中以设问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气魄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
6.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