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字。
巴东县 2020 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期中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赦(shè)免 彬(bīn)彬有礼 自惭形秽.(fèi)
B.鲜妍.(yán) 亵.(xiè)渎 扭.(niǔ)捏作态 矫.(jiáo)揉造作
C.摇曳.(yè) 劫掠.(lǜe) 心无旁骛.(wù) 恪.(kè)尽职守
D.冠.(guān)冕 宽 宥.(yòu) 广袤.(mào)无垠 抽丝剥.(bō)茧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忧戚 遵循 形销骨立 淫雨霏霏 B.驰骋 脏物 鸠占鹊巢 雾淞沆砀
C.涵养 娉婷 静影沉壁 恍若隔世 D.坍塌 秘诀 李带桃僵 喃喃自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B.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古建筑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合堪称完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
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
花江的生态环境已经间.不.容.发.。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0 年春季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的原因暂不能按时开学,各地中小学纷纷采取钉钉网络授课的形式,使学生们延课不延学。
B.2 月 6 日被老舅上传到快手的抗疫战歌《出征》,几天来迅速获得超 300 万次以上的播放和数万点赞。
C.疫情下的两会存在特殊性,很多记者不能进入现场,他们将通过 5G 网络进行线上方式的“云直播”。
D.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B.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C.在狱中,艾青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
—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D.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有的人甘于沉沦,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在苦难中奋起,最终获得了成功。
二、文化积累(8 分)
6.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 ▲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
(3)白描写景,文字简洁凝练,生动传神。如张岱在《湖心亭看雪》写雪景,“湖上影子, ▲ 、 ▲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作者长期遭贬谪,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的句子是: ▲ , ▲ 。
(5)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荣辱得失的“淡定与从容”,需要有“ ▲ , ▲ ”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
(6)面对难行的前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 , ▲ ”,借用典故表明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也随之振起,由郁闷趋向于开朗。
(7)“月”是古人常常描写的一个意象。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福;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表达了旅人早行的艰辛。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表明了李白仕途的艰难。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 ▲ , ▲ ”,异曲同工,写景中暗含英雄失路之悲。
三、诗文阅读(46 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6 分)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
以惟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空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的寂静
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写于 1938 年初
7.诗歌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 ▲ ”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