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380字。

  阆中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4.选择题须用2 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剥皮(bō) 气概(ɡài) 校对(jiào) 羽扇纶巾(ɡuān)
  B. 蓄养(xù) 拗不过(ào) 稽首(qǐ) 断壁残垣(huán)
  C. 躯壳(qiào) 腼腆(tiǎn) 圈养(juàn) 一曝十寒(pù)
  D. 着落(zháo) 剽悍(piāo) 拓本(tà)  飞来横祸(hènɡ)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诓骗         绢本         不已为然         三翻五次
  B. 迁徙         伶仃         全神贯注         伶牙俐齿
  C. 冷洌         停泊         拾人牙惠         名副其实
  D. 蓦然         游弋         戒骄戒躁         意指气使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
  利的信心更足了。
  B. 夏日午后,乌云滚滚,风雨欲来,墙角下群蚁排衙,黑压压一片。
  C. 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D. 语文课上同学们交头接耳,高声讨论着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B. 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
  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布衣指平民,黄发指老人,蛾眉
  指女子等。
  D.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信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的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5.  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信口开河。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C. 通风报信。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  选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B. 人言即信,每个人都应该讲究信用。
  C.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D. 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