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30字。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翻译《论语》在本课选取的每一章;
  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
  3、联系与之有关的内容,拓展所学范围。
  4、背诵《论语》十二章。
  【教学重点】
  1、翻译《论语》十二章的每一章,并达到字字落实。
  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修心养性的规范性原则;
  【教学难点】
  1、拓展与每一章相关的内容,并挖掘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和“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2、背诵《论语》十二章。
  【教学方法】
  结合注释或者查找资料翻译每一章,并抓住重点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常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每六章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翻译】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赏析】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