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8660个字。
余姚市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在宁静的午后,捧一杯香茗,执一本书。以最舒适的姿态蜷缩于时光中,在淡淡的茶香里漫步于字里行间,时而穿过时光suì道倾听先贤的哲语,时而飞跃江河山川聆听大师的教huì,我想,纯粹的阅读也许就是一种欲说还休的状态吧。有体味,有欣赏,有叹息,也有微笑。归结起来,是精神之浩翰河流的渐行渐远。可谓,远世间杂芜,近天籁宁静,吸人生之氧,吐秽浊之气,风雅尽在读书时。
(1)加点字“蜷”的正确读音是()(1分)
A.quán B.juǎ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suì________ ②huì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1)漂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诗句并展开了赏读活动。下面是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把对话补充完整。(8分)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苏轼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勒
小文:苏轼“鸿雁”之喻,让我想到《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____”两句,远行之人的迷茫由此可见。
小涵:《野望》中有异曲同工之句,“②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写动物有归处,诗人却徘徊无依。
小文:我也发现李涉这两句诗有《渡荆门送别》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子,遭遇相同,会有不谋而合之言啊。
小涵:漂泊无依的诗人也总会不约而同地抒发思乡之语,如李觏于落日时分望尽天涯之语,也如崔颢《黄鹤楼》一诗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言。
小文:说到思乡,古诗词中这类诗句可就更多了,比如“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手法,下列选项中运用典故的两项是()(2分)
A.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沿溯阻绝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
(3)寒暑易节________ (4)上自劳军________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B.“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借指战事。
C.“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弱子”指体弱多病的孩子。
D.“误入藕花深处”的“藕花”就是荷花,菡萏是荷花的别称。
三、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8分)
5.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下面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请结合阅读体验,指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填序号),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彭德怀-他是一个统帅大军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人,是一个率真的大滑稽家。
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接地气的“辣粉”。
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选(),正确的评价对象是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课文链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