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90字。
四川省资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经过为期半年的市容环境整治,使破旧脏乱的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B.在学校追逐升学率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C.宋瓷博物馆里的展品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几千年的传统民俗,牵动着中国人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既代表着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着对幸福的祈愿。
3.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著名的有刘禹锡的《陋室铭》。
C.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D.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经典的“变色龙形象”,文章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6分)
海“溶”塑料,让海洋不再哭泣
①曾经,塑料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然而,现在有关塑料污染的报道不绝于耳。特别是近几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更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亿吨塑料被废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大约有800万~1200万吨。海洋已成为塑料“垃圾场”,而传统塑料的降解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时间。
③海洋中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塑料,通常被称为“微塑料”。有科学家认为,微塑料要比肉眼可见的塑料危害更大,原因在于:
④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荷兰科学家曾研究过太平洋塑料垃圾带,发现微塑料虽然只占到漂塑料总质量的8%,但是却占到漂浮在此区域塑料面积的94%。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且具有很大的隐蔽性。2017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大洋深处4500米处带回的海洋生物,在其体内竟也检出微塑料的成分。微塑料更容易进入食物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美国有关人士曾指出,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已危害到逾600种海洋生物,造成鲸鱼、海龟、海豚、鱼和海鸟等受伤或死亡。
⑤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人类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没有研究能直接证明海洋微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没有研究并不等于没有危害。
⑥那么,微塑料来自何处呢?海洋微塑料既有海源方面的输入,也有陆源方面的输入。而陆源方面的输入是海洋中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塑料废弃物等。除了塑料垃圾外,人类常用的洗涤剂、护肤品及工业原料等也含有大量微塑料成分,这些微塑料成分随污水排出,往往会随着陆源垃圾输入到海洋当中。
⑦塑料污染已经让海洋不堪重负,拯救海洋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无疑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路径。但是,由于海水并不具备生物降解的条件,因此单纯依靠可降解塑料是不行的。
⑧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根据海洋环境的特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溶”材料的研发。研究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实现了材料在海水中的快速降解。现在,他们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小分子。未来,研究团队还希望海“溶”塑料的降解模式能够实现智能化,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调控,从而满足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04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选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从大洋深处4500米处带回的海洋生物体内也被检出微塑料的成分,可见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深海中也未能幸免。
B.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危害极大,已造成逾600种海洋生物受伤或死亡。
C.目前,人类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微塑料的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D.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其降解性能的调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