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新教材】5《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共58张PPT)
【新教材】5《五石之瓠》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新教材】5《五石之瓠》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新教材】5《五石之瓠》课后训练题——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新教材】5《五石之瓠》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共58张PPT).pp

  《五石之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翻译庄子的《五石之瓠》,注意积累文言常识。
  2、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
  3、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
  目标1和目标3.
  【学习难点】
  目标2和目标3.
  【学习方法】
  借助参考书,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方法:借助翻译书、字典等工具书,也可以在网上搜索。
  查找以下问题:
  1、关于《逍遥游》
  2、惠子:
  3、庄子,
  二、熟读课文,完成翻译课文,并总结文言常识。
  1、可能出现的生字词:
  贻(   ):   。                      瓠( ):    。
  树:    。                          实:      。
  石(   ):    。
  举:    。                          瓠落:    。
  呺(   )然: 。     
  为(   ): 
  掊(   ):   。                       固:    。
  龟(  ):              。      洴(   ):               。
  澼(    ): 。                 絖(    ):             。
  方:    。                             鬻(   ):    。
  说(    ):    。                难:   。
  将(   ):     。                 裂:   。
  一:     。
  或:    。
  以:    ”。
  虑:   。
  樽:      。
  蓬:    。
  有蓬之心:   。
  2、翻译全文: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译文】
  【原文】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译文】
  【原文】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事。
  【译文】
  【原文】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译文】
  【原文】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译文】
  【原文】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译文】
  ……
  《五石之瓠》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庄子的《五石之瓠》,注意积累文言常识。
  2、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
  3、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重点】
  目标1和目标3.
  【难点】
  目标2和目标3.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3、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
  ……
  《五石之瓠》课后训练题
  一、读课文回答下面习题。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3)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
  (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不龟手也,或以封,或不免于,则所用之异也。
  (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像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7、本文是什么话题之争?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
  B.惠子的“大瓠”之说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是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