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420字。

  2020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航天人的飞天梦
  ——评《火星科学概论》
  2020年被称为“火星年”,“窗口”将在这一年打开。这是奔赴火星的窗口,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窗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这次照面,要再等780天。为了把握这难得的发射机会,各国摩拳擦掌,纷纷推进各自的“探火”计划。2020年,在飞出地球、去往火星的航天器队列中,将首次出现五星红旗的标识,我国地外行星探索任务的空白将就此填补。而国内首部系统论述火星的权威性科学专著《火星科学概论》(欧阳自远、邹永廖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及时推出,应运而生,满足了从事火星探测的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填补了我国在火星科学研究著作方面的空白。
  《火星科学概论》涵盖了火星在太阳系中的地位、与其他类地行星的比较、空间与表面环境、形貌构造、物质成分、内部结构、火星的形成与演化等内容,系统分析了国际火星探测的历程和未来规划,特别是我国火星探测的科学设想等,不仅展示了已有的探测成果,还分析了火星探测目前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
  2020年,我国第一次实施地外行星探测,就将开创人类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在一次任务中实现轨道器的“绕”、着陆器的“落”、火星车的“巡”三个目标。那么,轨道器、着陆器、火星车各自的使命是什么,它们的科学仪器、功能指标、结构设计又有何区别?火星探测任务要面对的火星环境是怎样的,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人类历史上的几十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哪些新发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又有哪些特色与创新?你所希望了解的这一切,都能在《火星科学概论》中找到答案。
  中国人历来对探索宇宙充满好奇。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中国人飞天梦,再到“嫦娥一号”上九天揽月,航天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踏出了中国航天事业从地球出发,走向深空的每一个脚印,也是中华民族一步步迈向伟大复兴的宝贵见证。
  中国探月工程始于2004年,而火星探测工程则于2016年立项,“玉兔”和后来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显然为火星车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月球和火星的环境却截然不同。月球土壤颗粒尖锐,月尘带有静电,但火星不存在这个问题。火星上稀薄的大气对人类生存来说是好事,但难以准确预测的气压和风向,给穿过大气层的航天器增加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影响,让登陆火星的技术难度要比登陆月球大得多。火星比地球更加远离太阳,温度更低,加之球性的沙尘暴遮挡太阳能电池板,火星车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为此,中国的火星车将有一对“更大、更漂亮”的翅膀,努力迎着阳光奔跑。
  (作者: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6月21日12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窗口”将打开,这是奔赴火星的窗口,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窗口,这些“窗口”都指26个月才有的一次机遇。
  B. 2020年,国内首部系统论述火星的权威性科学专著《火星科学概论》将应运而生,必将填补我国在火星科学研究方面的空白。
  C. 2020年,我国首次实施地外行星探测,就将开创人类火星探测史的新纪录:一次任务中实现“绕”“落”“巡”三个目标。
  D.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开始,2016年火星探测工程立项,因月球和火星的环境不同,所以火星车的研制工作需要从零开始。
  2. 下列对本书评行文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2020“火星年”引入我国的火星探测,进而引出《火星科学概论》的出版。
  B.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文章第三部分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书评角度可看作该书出版的现实背景。
  D. 文章末段用月球环境和火星环境进行对比,意在表明中国的火星车将会更加完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中国将首次进行地外行星的探索任务,这将弥补我国在地外行星探测领域多年的空白。
  B. 《火星科学概论》侧重分析目前火星探测存在的重要问题,诸如火星的形貌构造及其内部结构。
  C.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嫦娥一号”都体现着这一点。
  D. 火星离太阳远,温度更低,球性沙尘暴遮挡太阳能电池板,这些使火星车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这些‘窗口’都指26个月才有的一次机遇”错误,以偏概全,原文“2020年被称为‘火星年’,‘窗口’将在这一年打开。这是奔赴火星的窗口,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窗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这次照面,要再等780天”,可知“26个月才有的一次机遇”的“窗口”是指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不是指所有的“窗口”都是“26个月才有的一次机遇”;
  B项,“必将填补我国在火星科学研究方面的空白”错误,夸大其词,曲解文意,原文“而国内首部系统论述火星的权威性科学专著《火星科学概论》(欧阳自远、邹永廖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及时推出,应运而生,满足了从事火星探测的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填补了我国在火星科学研究著作方面的空白”,可知填补的是“我国在火星科学研究著作方面的空白”;
  D项,“所以火星车的研制工作需要从零开始”错误,“从零开始”否定失当,原文“中国探月工程始于2004年,而火星探测工程则于2016年立项,‘玉兔’和后来的‘玉兔二号’月球车,显然为火星车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可知是可以借鉴之前经验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民间力量在全球行动。风雨无阻、急人所急,把最紧缺的防疫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倾囊相授、授人以渔,分享中国抗疫的好经验、好方法;真诚帮助、志愿服务,把中国人民的支持与问候传递到四方……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中国民间力量秉承大国胸怀与国际担当,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与各国民众风雨同舟,谱写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篇章。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民间力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性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中联部指导下,中国最大的国际交流类社会组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