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90字。
《百年孤独(节选》特级教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以及《百年孤独》的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概括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学习“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分析概括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步入别具一格的魔幻
1.让学生谈谈自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离奇、不可思议;神奇;荒诞、夸张、并不失真;由象征意味……
2.介绍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1)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2)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3)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3.作家作品
(1)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马尔克斯从小受外祖母神话故事的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