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90字。

  第二单元 8.3 党费 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
  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全文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细节,分析黄新、“我”等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
  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上,我们中华儿女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当祖国处于落后挨打境地时,詹天佑、李四光、华罗庚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寻求强国之略,富民之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祖国受到侵略时,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愤然而起,视“一寸河山一寸金”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举起保家卫国的大旗。回望近代史,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当暴虐的敌机在我国的领空不断示威,当家人和朋友面临着家破人亡的绝境之时,多少仁人志士甘愿杀身成仁。
  二、写作背景
  王愿坚的侄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是在中学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党费》的。他透露,黄新这个形象的原型,其实是王愿坚的大姐王辩。1917 年,王辩到济南读书,随后在“五四”新潮流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思想更为开放。1924年秋,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王辩曾化名黄秀珍,从事党的工作,因此《党费》的主人公也姓黄,黄新的身上有不少我大姑的影子。”在王伟看来,《党费》中的黄新,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的形象,对党极其忠诚。“大姑也确实从事过多年的地下工作,其实她的经历比小说中的黄新更精彩。”
  1925年11月,王辩受党组织的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她回国后,曾经被捕,在狱中掩护了组织,保护了同志,健康却也因此遭受损害。王伟回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