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740字。
汪清四中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步入网络时代,“字库”的外延逐渐扩大,从专指为印刷排版等制备存贮的成套实体字符,扩展到代表一组特定字符的集合。字库建设也随之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各式各样的网络字体成为便于社会大众取用的艺术符号。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更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社会对网络字体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打开互联网搜索“字库”,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硬笔和软笔手书字体跃入眼帘。随意点进一个字库网站,可供下载的免费或付费字体便达上千种,还有相关的“手写字体入门课”等。如此多的字体,特别是手书字体纷纷“入库”,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不可否认,手书字体中不乏具有一定书法审美价值的字体,然而也有一些字体设计者为使字体具备“入库”的特殊风格,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既不符合书法用笔规范,也不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如果任由这种“带病”的手书字体格式化、体系化、批量化,为大众所下载、运用和传播,不仅会拉低大众审美水平,更易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汉字书体的形成自有其历史、标准与价值。篆书,是先民想象力和现实的生动结合;隶书,是现代汉字的起点;草书,是汉字书写向纯艺术迈进的产物;楷书,是汉字规范化发展的标志;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历史上风格独特的书法,如东晋王羲之的行草,潇洒飘逸,是“魏晋风度、品藻万物”的美学体现;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是唐朝书法正大气象的表现;宋代以苏轼、黄庭坚、米带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书法追求抒发胸中意气;元代赵孟烦以及明代祝允明、王铎等人的书法注重形质妍美。因此,人们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书体和书风的演变是时代审美特征的反映,不可能凭空产生。
早期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除了宋体、楷体、魏碑等印刷体、美术体之外,还有以瘦金体、启体、舒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瘦金体由宋徽宗创作,劲健灵动、独具意趣;启体由启功先生创作,典雅秀丽、书卷气浓;舒体由舒同先生创作,以颜真卿、何绍基的楷书为主,字成团形,厚重活泼。这些为大众所喜爱的手书字体,无不具备舒展大方、简洁流畅、轻松自然、雅俗共赏等特质。最重要的是,这些字体都不是随手写就、凭空臆造的,而是在遵循书法艺术演进规律、继承前人书法传统基拙上,适时创新而来的。以其为基础,亦可源源不断衍生出许多令人惊喜的字体。这是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也是网络手书字体设计者应牢牢把握的发展方向。
为何“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方面,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为求名利,默许丑陋的字体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一些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以为拿起毛笔便可成为书法家,以为只要“龙飞凤舞”就能在网络字库里“开山立派”。这些都助长了手书字体创作随意、以丑为美的不正之风。
未来,欲杜绝“带病”字体扰乱字库的现象,还字库一片净土,应由权威机构进一步制定字体入库标准,以提升社会规范化用字水平;倡导“百花齐放”,鼓励推出一批既符合规范又兼具审美价值的新字体,以满足社会需求;弘扬“正大气象”,以体现字体设计的时代特色,培育大众的汉字审美素养。
(摘编自刘寿堂《还字库一片净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形态各异的艺术符号改变了“字库”的外延,并使“字库”建设由实体延伸到虚体。
B.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才让网络字体有了愈发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
C. 互联网“字库”字体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新鲜的印刷体、美术字和手书字体等。
D. 手书字体,必然拉低大众审美水平,还会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字库”的发展谈起,切人了“带病”手书字体的话题,然后依次展开,深入分析。
B. 手书字体的出现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文章对其进行了辩证分析。
C. 文章兼顾历史与现实,旁征博引,从发展角度论证了“字库”需要净化的观点。
D. 最后两段,揭示“带病”手书字体被大量使用的根源并对未来美好前景进行了构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书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据一定标准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体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价值。
B. 宋体、楷体、魏碑、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等都是电脑字库中大家公认的优秀字体,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 以瘦金体、启功体、舒同体为代表的手书字体被网络“字库”广泛使用,是书法家们与时俱进、及时适应了网络需求的结果。
D. “带病”的手书字体仍然被大量使用,一是受字体设计者自身缺乏书法修养的影响,二是与某些缺乏责任感的字库网站不无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日前,山东省政府下发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各地要有计划地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互派教师、管理人员等帮扶工作。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纳入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范畴,学生纳入“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按标准予以拨付。
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城的基本矛盾。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近年来,从幼儿园到初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其办学规模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对民办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地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的力度还是不够,经费资助缺少必要的政府支撑,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