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7180字,六大题26小题)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必修1第一至四单元)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滂沱(pāng) 纤细(qiān) 芜秽(huì) 狼奔豕突(bēn)
B. 漫溯(sù) 揣度(chuǎi) 横亘(gèng) 接踵而至(zhǒng)
C. 憎恶(zèng) 迁谪(dí) 摒弃(bǐng) 风驰电掣(chè)
D. 粗犷(guǎng) 岑寂(cén) 蕴藉(jiè) 惊心动魄(pò)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声音狂哮着坠入并被压缩在无声的牢狱之中,他暴发出恶魔般的呼叫振撼着重迭的群山。
B. 舞台上这位大权在握的法官老爷却集顺画和横画白脸的角色于一身,被民众恣意取笑,在民众的哄闹声中窘得一愁莫展。
C. 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D. 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怒不可遏的神情,整个剧场象开了锅一样,狂暴的慢骂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3. 下面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时候,我同他们畅谈大自然的美:圆明园废墟的夕照、朦胧的月夜和江南的斜风细雨。
B. 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扑面的芬芳,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
C. 这声音压倒其他一切声响传入我的耳中:“去吧,我的精灵们,”这可怕的声音说:“勇敢地战斗吧!”
D. 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4.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B.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文均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开创了宋词的豪放一派。
C. 《玩偶之家》《安吉堡的磨工》《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挪威作家易卜生、法国作家乔治·桑、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
D.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 全诗语言绮丽华美,注重字句雕琢,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6.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一项是(   )
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D.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