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330字。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全国Ⅰ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普及使文化传播进入媒介融合新阶段。口语、表情、动作、文字符号、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这些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媒介形态,如今共性地同处一个时空当中。新的媒介语境下,文学生态相应发生改变。这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文学会被取代?如何重新认识文学的价值?文学如何走向未来?
  文学最初在歌乐舞一体的劳动、仪式、游戏等活动中产生。《诗经》、古希腊史诗、希伯来神话等,都属于这类综合性表述。20世纪以前,文学还是包含不同类别的“杂文学”。20世纪以来,现代“纯文学”观念使文学专门化为以美为中心的艺术门类。具体来说,就是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为主导体裁,以模仿、再现、表现等为基本技法。这套现代文学观念,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之下正逐渐发生变化。
  当下文学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的互动,比如双雪涛、郑执的“东北叙事”,徐皓峰的武侠书写,刘慈欣、李宏伟的科幻创作,显示出侦探、武侠、科幻等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现实的多维度认识,催生出从文学期刊到自媒体公众号上的非虚构写作潮流;多媒体正使全民创作与阅读成为可能,并日益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学生活形态。可以看到,文字表达、纸质出版的方式仍在延续,同时“讲故事”的文络写作以及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影音图文综合性表达之中。口头文学再次复兴,书面文络文学方兴未艾,它们并没有非此即彼地取代对方,而是在融媒体中共生共存。
  文学生态的整体性变迁,具体表现在文学四个关键性要素的变化之中。一是外部世界。我们身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不仅包括传统文学语境中所要模仿与表现的“客观物理现实”与“主观心理现实”,还增加了由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这21世纪四大前沿科技所造就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比如穿戴式设备、人工智能等,正在发展出一种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多重现实。二是创作主体。文学创作者不再仅仅是某个孤独个体或者少数天才,创作大门向更广范围的人群敞开。三是创作工具。纸笔之外,在电子终端设备上的阅读与写作越来越多。从口语表达到文字书写,再到电子技术,语词处理方式的嬗变,不仅影响语言艺术样式的演变,还决定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抒情风格与审美趣味的不同,带来作品形态的多样性。四是传播媒介。与发表平台、流通渠道密切相关,读者、受众、消费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即时参与到互动和反馈过程中,从而发挥其在文学生产与评价过程中的能动性。
  当代文学正在遭遇来自新媒体文艺、人工智能写作、文学接受方式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技术与工具理性并不能取代人文、经验、情感与价值理性,并且科技与人文可以相互融合与转化。伴随媒介与科技革新,现代以来的“文学”疆域不断拓展,从“存文学”向“杂文学”“泛文学”“大文学”发展。与此同时,体裁的“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被越来越多的跨界文类突破,审美观念与风格也不再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理论所能涵盖。这都相应地引发对于当下文学功能与价值的思考。
  (摘编自刘大先《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形态下,各种媒介形态同处一个时空当中,促使文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B. 当下文学已经从以前的包含各种类别的“杂文学”转变成以审美为中心的“纯文学”。
  C. 在当今媒介融合新阶段,文学的疆域不断拓展,表现出多种文学形态共生共存趋势。
  D. 创作大门向更广范围的人群敞开,导致创作主体多元化,严重影响文学作品的质量。
  2. 下列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明新的媒介语境的特点与影响,并提出三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B.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分析了当下文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C.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有力支撑作者的论点。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结尾逐一回答了首段提出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古希腊史诗、希伯来神话都属于歌乐舞一体的综合性表述,它们还不是以审美为中心的艺术作品。
  B. 读者、受众、消费者可以即时参与互动和反馈,发挥能动性,这是文学生态发生整体性变迁的表现之一。
  C. 作品形态的多样性,是互联网普及,文化传播进入媒介融合新阶段及文学创作工具多样性、新颖化的结果。
  D. 当代文学正在遭遇多方面的挑战,文学体裁、审美观念与风格都在发生改变,这将削弱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促使文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理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新的媒介语境下,文学生态相应发生改变”,所以是文学的生态相应发生改变,并非文学本质发生改变。
  B项,“当下”错。原文“这套现代文学观念,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之下正逐渐发生变化”表明“当下”文学观念又发生变化了,纯文学观念也要过时了。结尾段说:现代以来的“文学”疆域不断拓展,从“纯文学”向“杂文学”“泛文学”“大文学”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