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0字。
《李凭箜篌引》教案
1 . 读熟诗歌。
2. 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
教学目标:
1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 . 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
评价任务: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 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 自主学习
1 、 收集关于 作者 的 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 3 年奉礼郎,卒时仅 27 岁。
其作品继承 前代 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 表现出 新奇瑰丽 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 “ 诗鬼 ” 。
2 、了解 作者 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3 、认识 “行”这种文体。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4 、了解箜篌这种 乐器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 23 根弦。
三、 读一读 ,赏箜篌曲之美。
1 、提生朗读,了解预习情况。纠错。
2 、聆听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一学。
3 、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朗读的乐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