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 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 爱欣赏之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一首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谥号 “靖节先生”、自号 “五柳先生”,他的诗歌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田园诗人”。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归乡后,作《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本课所选为第一首。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找一名学生朗读,给予诵读指导。
2、播放朗诵录音。
3、学生齐读。
四、新课讲授
1、教师强调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2、解题:“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归)
追问:标题只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去何处? 4、归去如何?
3、分析、解决问题。
(1)从何而归? (用诗中原句回答)
明确: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2)为何而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