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释(二)<br>
仁篇第四<br>
【原文】<br>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br>
【注释】<br>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br>
(2)处:居住。<br>
(3)知:音zhì,同智。<br>
【译文】<br>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br>
<br>
【原文】<br>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br>
【注释】<br>
(1)约:穷困、困窘。<br>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br>
【译文】<br>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br>
<br>
【原文】<br>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br>
【注释】<br>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br>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br>
【译文】<br>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br>
<br>
【原文】<br>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br>
【译文】<br>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br>
<br>
【原文】<br>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