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910字。

  姓名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粮食生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存在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造成如此惊人的餐饮浪费,原因有多方面。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使得当今的大多数国人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感。如果将餐饮浪费现象分为“集体性浪费”和“个体性浪费”的话,个人或家庭浪费占很大比重。轻易地浪费来之不易的餐饮食品,核心因素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式微或断裂。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少参与家务劳动了,不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不健全。餐饮浪费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在我国现行诸多法律中均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但这些规定比较分散,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国人的“爱面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餐饮浪费行为。一些集体性用餐不是以人为本,不考虑能否吃掉,而是以讲排场、争面子、讲攀比为主,唯恐客人对宴席菜品有怨言。这一文化基因既增加了主办者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餐饮食物的浪费。
  让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劳动,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对食物心存敬畏感,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全社会的劳动教育,增强人们对劳动和食物的敬畏感,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首要任务。
  在道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补充。现实表明,仅仅依靠道德力量,还是无法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尤其是一些浪费行为严重的发达国家,法治就成为重要治理手段,如美国2019年推出《食品日期标签法案》,法国在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费法》。从这一点看,我国除了加强劳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需要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制定一部类似《反食物浪费法》的专门法律,以刚性的制度约束来依法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外,更要发挥和调动市场业、社会组织、社区民众的多元力量,尽快形成一套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治,切实杜绝家庭、社会的餐饮浪费行为。
  (摘编自陶希东《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需要采取系统性综合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家庭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餐饮浪费的原因之一。
  B.造成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有法律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惩戒。
  C.加强劳动教育,对劳动和食物心存敬畏,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首要任务。
  D.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德治法治并举,以法治为主,全社会共建共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存在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第一段列出了具体的数据,既论证了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又引出了下文对原因的分析。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三段提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三种方法和措施,三者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讲排场、讲攀比为主的“爱面子”文化加剧了餐饮食物浪费。
  B.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约束。
  C.对于以法治理餐饮浪费的做法,美国和法国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D.为整治“舌尖上浪费”,我国已形成一套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
  根据《文物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即国家文物局)主管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