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60字。

  《峨日朵雪峰之侧》优质课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发挥想象力,体味“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的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2.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诗人的立意方向与构思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感受诗歌所蕴含的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学习重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昌耀的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宏大的主题
  【课时安排】1学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读课文,利用词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二)了解写作背景和昌耀先生的生平事迹。
  二、合作学习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
  (一)阅读学习
  1.作家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36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
  昌耀早年丧母。父亲王其桂和伯父王其梅,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父亲王其桂曾任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的指导员,后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伯父王其梅早年即为中共党员,曾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主要作品:《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大山的囚徒》《一百头雄牛》《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峨日朵雪峰之侧》《哈拉库图》《慈航》、《意绪》、《哈拉库图》《一十一枝红玫瑰》;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2.写作背景
  本诗初稿写于1962 年,在异常艰苦的岁月里,诗人仍能执笔抒怀。写诗,已成为诗人冷寂孤独的荒原生活中唯一的慰藉。这首创作于早期、并不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