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70字。

  《致云雀》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容与主题。
  2.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预习新课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感受“云雀”的象征意义。
  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2、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 年11 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7 月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三、字词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 形容非常畅快。
  四、学习课文
  1.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
  探究: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