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5380个字。
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模拟试卷
语 文(一)
湖南省岳阳县教研室 易均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
(一)(二)(一)(二)(三)
得 分
评卷人
一部分:按要求答题(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sù愿,而陈水扁却倒行nì施,妄图分裂祖国,对此,海峡两岸人民义愤填yīng,深wù痛绝。
sù( )愿 倒行nì( )施
义愤填yīng( ) 深wù( )痛绝
2、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自古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赵翼在《论诗》中表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3)《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_____ ___ __,
___________ ___。
(4)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写离别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表达这一主题的连续两句:“ , 。”
3、下午放学后,张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张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的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4分)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4、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与“土地”有关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归纳人们赋予了“土地”哪些含义?(4分)
材料一:《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横(‘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与植物二者依存的关系。萧启宏经文:土音通吐,万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
材料四:中新社4月30日电 今天下午,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后,连战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吴永琪馆长代表秦俑馆赠送的一块秦土。这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此间人士表示,由于西安是连战先生的出生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乡泥土,将这块秦土赠送给连战先生,十分有纪念意义。
“土地”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部分: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作者歌颂梅花,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6.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3分)
7.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从“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或其他的诗文我们也可以知道莲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