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20字。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参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
2、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
3、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本文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教学难点】
梳理本文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赏析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新闻评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教学方法】
运用自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二、工匠精神
1.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2.释义: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3、写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三、整体感知
(一)理清脉络:
第一段: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引出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