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7150个字。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60分)
(一)现代文(30分)
义务监督员王大妈(16分)
袁国燕
①我赶到公交总公司会议室的时候,王大妈已经开讲了。
②我从后门进去,眼前全是后脑勺,黑压压望不到头。这样的阵势让我吃惊,目光向讲台寻去,“公交大讲堂”的红色横幅下,瘦小的王大妈目扫全场,神态自若,脆亮而熟悉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台下一双双眼睛如探照灯,使王大妈在讲台上闪闪发光,俨然身经百讲的老教授。她在继续自己丰富多彩的公交故事:有司机的服务,有乘客的感受,有案例的思考。司乘的故事,王大妈全编成八个字的顺口溜做结论……
③王大妈六十三岁,瘦小却矍铄,脸庞跃动着丰富的表情,眼神黑亮、清澈、灵动,完全不像老年人的眼睛。王大妈递给我一个绿色大布袋,沉甸甸的,里面是她的三件“宝贝”:媒体报道公交服务的剪贴本、自己发表文章的复印件装订本、她的乘车日记本。我随手翻开日记本,看见一行行车组和车号,后面标着密密麻麻的“正”字。一问才知,“正”的笔画代表她坐车体验的次数。
④刚退休时,王大妈心里空落落的。有一天翻到1970年夏天乘电车的日记,竟扑哧一声乐起来,那时候还是口头报站,司机误把“玉祥门”报成老官庙,有乘客大声喊:错了,错了!司机用毛巾擦擦汗,扯开大嗓门说:“天气太热人太多,一时着急站报错,同志们呀莫要笑,下站就是老官庙。”脱口而出的顺口溜,抑扬顿挫,秦味十足,引得乘客哈哈大笑。王大妈对着司机的背影,悄悄伸出大拇指。
⑤从那时起,王大妈揣着笔记本,每天出门乘公交,在不同路线,不同车组,观察细节,留意民情。她没有上过大学,却兴奋地对我说,自己现在就读于“公交大学”,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学堂里,用心体验,用笔记录。这趟车,乘客没有零钱,有陌生人替他刷卡;那趟车,司机受了委屈并不还手,忍痛继续开车……一次,有人躲在绿化带里,伺机跳到车前欲寻短见。当班司机凭娴熟的驾技和准确判断,成功预防了这起悲剧,王大妈一直坐到终点后虚心向司机请教:“离得那么远,你咋发现绿化带里蹲着人?”“草在动啊,局部忽动忽停,不是人就是动物,得时刻准备刹车,减速观察。”
⑥几天后,当班司机惊讶地看到自己上了报纸。
⑦不知是公交公司的诚意,还是王大妈的影响力,总之王大妈走上了讲台,跟三十年前记在日记里的那位司机一样,用智慧幽默的语言打开一扇扇心扉。现在,她既是“公交大学”的讲师,又是“流动教室”的学生,一踏进公交车内,整个身心就随着车轮和方向盘转动。
⑧王大妈身后站着万余粉丝,她却自诩是“铜墙铁壁”公交车的“钢丝”,丝丝缕缕都是情。有司乘人员请王大妈写文章表扬自己,她并不拒绝:“可以,但你的服务要过了我的眼。”有人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