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声声慢》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小组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走进作者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2.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3.给下列字词注音
寻寻觅觅( )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 ) 憔悴损( )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愁。
问:什么样的“愁”
明确:离愁
老师总结:李清照南渡以前的词里流露出欢乐的情绪,南渡以后的词大多都表达了离愁伤感的情绪。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就是南渡以后创作的《声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