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40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1年1月12日9:00〜11:30】
  遂宁市高201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本试卷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巻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力的象征和自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考古学顺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B.长期以来,我们利用考古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质,实现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互通。
  C.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文化基因之一的“中和”思想,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5000年未曾断裂。
  D.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基于习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考古事业的看法,提出了中心论点。
  B.文章先总后分,从时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基因传承三个角度展开,脉络清晰。
  C.文章第二段引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话,论证了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
  D.第三段列举了利用考古学来展现中华文明的事例,突出了考古学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只有具备主体性和原创性,具有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发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的作用。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这全得益于考古学理论的长足发展。
  C.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这有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D.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离不开经年累月的积淀,国家文化基因的不断延续离不开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