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60字。
高三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当心外来字母词”
【模拟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PM2.5”一词,最早是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近几年,随着我国雾霾天气的增多,大气环境质量越2.5”作为一个英文字母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中文语境当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3年3月11日召开“PM2.5”中文名审定会议,将“PM2.5”正式定名为“细颗粒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布。遗憾的是,“细颗粒物”这一中文名称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新闻媒体还在大量使用“PM2.5”,其汉化之路也许还很漫长。
有人说,汉语言的纯洁性不容侵犯;也有人说,汉语言的发展向来注重兼容并包;还有人说……你对以“PM2.5”为代表的英文字母词的在汉语中的应用有何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高考作文命题最显著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关注考生的生活感受、思想观念和思维品质。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不断涌现的洋品牌、洋节日、洋制度、洋文化、洋观念、洋生活方式等,也闯进了中学生的生活,并不可避免地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生程度不同的碰撞。
如何看待这些洋事物,如何处理这些洋问题,考量着我们的眼光、思想、智慧和情怀。以此类材料设置作文考题,考生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既符合命题直面考生生活的的现实性要求,又有较好的逃逸性,可以轻松突破考生的宿构和抄袭。
【命题解析】
材料以“PM2.5”的前世今生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情况为例,勾勒了以“PM2.5”为代表的英文字母词的在汉语中的应用现象,并罗列了几种流行的观点。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外来字母词的运用和汉化现象,发表见解和主张。考生既可在材料罗列的观点中任选一种作为立意,如“汉语言的纯洁性不容侵犯”“汉语言的发展应兼容并包”也可独树一帜,亮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将问题置于古今中外的大视野中。
汉语发展数千年,是第一次碰到外来词语和新生事物吗?过去是怎么解决的?有什么得失成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古人早就遇到过。有经验,也有教训,拿来用就是啊。
世上语言千万种,除了汉语以外,其它国家其他民族其他语言是如何处理外来词语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