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600字。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本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
  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奢侈浪费现象:日常饮食生活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常态,饮食制作过于求精求新,贪图物质享受、耽于宴乐者十分普遍。对这些现象,时人有所警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和劝诫,提倡饮食节俭观念,以期“戒奢从简”,重塑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观念。
  ②宋人王栐在记述世风世俗时指出,赵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士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公卿之间以清俭为高风亮节。然而到北宋中期,国家承平日久,社会风气逐渐发生改变,饮食奢侈浪费成风。
  ③面对宋代社会饮食日益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呼吁节俭饮食、倡导清俭食风者不断涌现。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对此类不良饮食风气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诚和警示,力图使节俭饮食不仅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且也作为一种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根植于社会各阶层的内心深处。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出发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特别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之根本,也作为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逐渐深入人心。南宋大臣李纲功勋卓著,但私藏颇丰,饮食生活奢靡,“每飨客,肴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世人认为他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⑤时人认为帝王饮食习惯不仅事关个人德行修养,而且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北宋名臣范祖禹认为,“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俭为美德,侈为大恶”,规劝帝王俭以养德,避免奢侈靡费。南宋大臣胡铨在《经筵玉音问答》中记述了与孝宗饮宴对话的情形。宴席间孝宗提及“子鱼”味道鲜美但需节俭食用,受到极口称赞:“陛下贵极天子,而节俭如此,真尧舜再生”。
  ⑥随着对节俭理念、戒奢意识的逐渐认同,宋代士大夫不仅将其视为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而且强调家风节俭朴素是子孙后代福泽不衰的重要保障。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列举了诸多奢侈浪费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事例,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诫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这句话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后世宣扬节俭理念的警句名言。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厉行节俭,以身作则,讲学期间亦只“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饮食相当简朴。
  ⑦总体来看,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从个人、家庭、乡里社会乃至国家兴亡的角度进行阐释,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经过不断的宣扬与倡导,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光明日报》2020-12-14)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经济繁盛,物质丰盈,产生了奢侈浪费现象,且人们普遍未引起警觉。
  B.赵宋立国之初,崇尚简朴,人们不以金银等贵金属来制作日常生活器具。
  C.南宋大臣李纲,抗击金兵,功勋卓著,但德不配位,因此饮食生活奢靡。
  D.文人士大夫群体,利用自身优势,呼吁节俭饮食,培养了民众节俭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从宋人面对奢侈现象欲重塑节俭观念入手,接着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点明写作意图。
  B.文章以奢侈浪费有害家国为立论前提,然后列举了司马光等宋代士大夫为宣扬节俭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C.文章主体部分,纵向展开,阐述了宋代“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是如何一步步为民众所接受的。
  D.文章举胡铨与孝宗的饮宴对话的事例,意在证明大臣规谏帝王行节俭的现象在当时很普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水平提升,必然带来奢侈浪费,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B.“节俭之益非止一端”,现在谈节俭,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很有现实意义。
  C.节俭既可以“修身”,又可以“齐家”,很多古代名人身体力行,堪为典范。
  D.节俭观念最终深入人心,这与宋人对节俭多角度反思和多层面的参与分不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金融科技与其他新的数字技术应用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改变了社会互动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使现代经济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