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810字。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回顾和展望需要明确坐标,认准方向。铁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坐标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之中,时代和人民召唤着伟大的诗歌作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新时代,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当前,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时代奔涌向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震古烁今的实践,正在创造着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为这个时代写下心灵的图谱,提供精神的能量。这意味着我们的心要广大,我们的心里要有充沛的光和热。这光和热来自我们对民族光明未来的信念和承担,来自我们对时代的方位和主流的深刻体察,来自我们对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感同身受。相信新时代的中国诗歌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以卓越的创造迈向悠久辉煌的中国诗歌传统中又一个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
(摘编自黄尚恩《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材料二: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说到:当代中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来看都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样态,写作题材层出不穷,但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实际上,在很大的“人民”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是人民内部的分子,每个人都写好自己熟悉或深知的部分,总体就合成一个大的时代的画卷。
《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认为: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需要是诗的而非新闻,是自由的而又讲究音乐性,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先锋的又是有分寸的,是大众的又是优秀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从新时代青年诗人创作的角度,谈了他的几点建议。他表示:新时代中国青年诗人要有坚定的诗歌自信、主动作为,使自己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写出自己的诗歌,写的再开阔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慧瑜将目光放在了“群众诗歌”或“劳动诗歌”上,他认为:劳动者的写作也是新时代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工人诗歌的底色,其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精神的延续,在工人诗歌中,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被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达成了非常恰当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诗歌网《新时代诗歌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材料三:
杜甫诗歌中人民性的产生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1.诗可以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果从儒家的诗教观念来理解,诗应该是可以怨的。也就是遇到失意不快之事,可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意和牢骚。但是历代统治者总希望诗人能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不希望他们以诗来讽刺和揭短;而在有些政治斗争复杂、官场倾轧频繁、政治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一味抒发心中的怨情,便很容易横遭杀身之祸。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正是如此。
然而,相比较而言,唐代的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至少诗可以怨,诗人不论在生活上、政治上遭受打击后都可以发牢骚,抒写失意之情表达心中的不快。在唐代统治者看来,政治上失败是一回事,写事、写诗抒发感情,表达怨意是另一回事,二者不受必然关系的影响。写诗应该是自由的,诗“可以怨”这在唐代已成风气。
2.对政府官僚腐败现象可以讽刺谩骂。对官府剥削和贪官污吏的讽刺谩骂,在《诗经》中的《硕鼠》等诗中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杜甫无疑是这一方面杰出的代表,他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著名的诗句以及一系列痛斥官府腐败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坛曾发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3.对帝王的讽刺和作诗的宽松环境。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政治权利的象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能否对君主的贤愚发表意见,能否对君主进行讽刺,更能看出一个朝代在政治上的开明和宽松程度,也更能说明这个时期文学创作自由空间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杜甫对唐玄宗好武开边,发动不义战争和残暴的兵役制,以及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凋敝景象给予了严厉的谴责和痛斥,这种大胆斥责君主的诗,在唐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杜甫并没有因写讽刺皇上的诗而遭到政治上的打击,或是下狱问罪,可见唐时宽松的作诗环境。
4.君主重视诗集的印行,甚至包括政敌的诗。唐代对诗歌创作的宽松环境和对诗人的宽容,不仅表现在对诗歌内容题材的不加限制,同时也表现在诗集的整理和印刻上。在唐代不论你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如何,哪怕曾经反对过朝廷,只要你有诗歌方面的才华就不会被埋没,甚至皇帝也会亲自出面下令整理。上官婉儿虽被唐玄宗所杀,但时过三年之后,唐玄宗又亲自下令搜集整理、编辑她遗留的诗文,并令宰相张说作序。
(摘编自刘国安《试论杜甫诗歌中人民性产生的根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尚恩认为与人民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成就诗歌创作的辉煌。
B. 秦立彦重点谈论了她对新时代和人民性的理解,她认为当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
C. 唐代出现的讽刺谩骂政府官僚腐败现象的诗歌数量很多,这说明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多。
D. 杜甫严厉谴责唐玄宗发动不义战争和推行残暴的兵役制,皇帝并没有因此打击杜甫,这体现了唐朝政治的开明。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诗歌需要在观念、视野、经验等方面展开,要区别于新闻,讲究音乐性,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B. 工人诗歌将物化和工人的日常生活密切契合起来,日常生活和诗歌语言结合得很好,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精神。
C. 在政治斗争复杂、风向不明的情况下,诗人如果无所顾忌地抒发心中的怨情,便遭遇杀身之祸,“文字狱”就是这样。
D. 唐代对诗人很宽容,对诗歌内容题材不加限制,还重视整理编辑诗集。唐玄宗杀了上官婉儿,却又下令搜集整理其遗作。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的雄心气概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B.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登高》即是如此。
C. 杜甫冒死投奔肃宗行在,想在新朝干一番事业,认为罢相房琯事关重大,上疏以为“罪细,不宜免大臣”。
D. 在《丽人行》中,诗人淋滴尽致地描绘了玄宗所宠幸的杨氏兄妹的穷奢极侈和手可热的嚣张气焰。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唐代产生了伟大的诗歌,当今时代能够创作出伟大诗歌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就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错误。原文“相信新时代的中国诗歌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相信”可知这是未然时态,由此可知,过于绝对。
B项,“她认为当中国人民的丰富生活没有在文学领域反映出来”错误。原文是“人民的丰富生活在文学领域是存在空白的”。
C项,“唐代出现的讽刺谩骂政府官僚腐败现象的诗歌数量很多,这说明唐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比别的朝代多”错误。原文“在唐代这方面的诗歌更多,一是与唐代的现实官僚腐败分不开,二是与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的诗歌创作空间分不开。”于文无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望儿子的女人
郑俊
这是一辆开往市区的客车,女人就坐在靠窗的位置。女人晕车,这个位置还是她跟一个小伙子调换来的。
窗外的田野已经绿起来了,暖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让车里的人都昏昏欲睡。女人没有睡,女人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想着长长短短的心事。一个硕大的竹篮摆放在女人的腿上,竹篮上盖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布,看得出来,女人是个喜欢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