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5题,约14100字。

  莱州一中2019级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0.12.24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注意:
  1.大答题卡,务必沿作文格最右边两列折出密封线,个人信息填写到密封线内规定位置。
  2.选择题共8道,按照1—8的顺序涂小卡。
  3.简答题,请根据试卷题号顺序,重新修改大答题卡题号,在相应区间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类文学巨擘们的创作史上,在人类哲学大师们的书本堆里,在人类历史学家们的笔触之下,在人类普罗大众们的口碑当中,有个话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需要英雄?
  英雄是时代的象征。据说英雄一词,最早出处为《汉书•刑法志》。志云:高祖刘邦“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三国时期魏国刘邵《人物志》卷中解释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两者兼得,方为英雄。所谓英雄者,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人类历史那么漫长,芸芸众生,不管是史学家,还是寻常百姓,要记下历史上的每一个人,显然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只好选取一些代表人物,尤其是英雄,来反映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时代。战乱时代,英雄往往以武略而胜出;和平年代,英雄往往以文韬而成就。否定英雄,就是否定一个时代,否定一段历史。因为没有英雄,人们就会对历史失去记忆,人类文明史就会出现空白。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尚未由动物进化为人类的民族,在强权政治依然盛行的当今世界必定走向灭亡。司马迁写《史记》,以纪传体,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些代表人物。这些人物是时代的产儿,而又跨越时空,成为永恒。
  英雄是理想的化身。曹操曾经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胸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按照孟子的说法,能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担当大任者,才成其为英雄。但英雄本是凡夫俗子,人们热爱英雄、追捧英雄,就会对英雄有所修饰、有所加工。在英雄的传唱过程中,大众又会想当然地将自己所向往、所追求的品格粘贴到英雄们身上,以供学习、模仿和崇拜,激励后人积极向上,这是不以英雄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英雄既然是理想化的,就是难免有缺点的、不完备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以浮躁的心态追逐名利,拿着放大镜去找英雄的瑕疵,不如找死,因为那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过去这些年,有些人凑合着野史、传闻和想象去揭英雄的短,企图以此成名,结果如此蚍蜉撼树,通通化为泡影。
  英雄是大众的代表,英雄作为偶像,不是少数人能树立、塑造的。历史上,想当英雄者无数,但真正能成为英雄者,寥寥无几,因为英雄来自于大众,来自于人心,是时代造就的。正如伏契克所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的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历史上称霸一时的王者比比皆是,但真正能为大众所接受、所传颂者,才是英雄。其他充其量只能为枭雄,正如“一将功成万骨枯”。
  (摘自刘戟锋《田家栋梁民族脊梁》,《光明日报》2016年4月13日)
  材料二:
  最高荣誉授“国士”,凝聚中华磅礴伟力。国士在,不可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场疫情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羁绊,无数抗疫英雄,挺身而出,全民皆兵,举国战“疫”,我们遏制住了疫情。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橘井泉香医者心,杏林春暖家国情,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是杰出代表,堪称“国士”。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让大家别去武汉,自己却奔赴一线”,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张伯礼院士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张定宇院长冲锋在前,身先士卒;陈薇所长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他们逆行而上,勇敢冲锋,敢于担当,站成脊梁,他们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健康大使,对他们的表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摘自殷建光《最高荣誉授“国士”浩然正气贯中华》,《潇湘晨报》2020年8月4日)
  材料三: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一个值得铭记于心的日子。深沉缅怀,致敬英魂。致敬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的烈士,致敬那些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烈士总数约有2000万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
  (摘自《用奋斗向英烈致敬》,《人民日报》2020年9月30日)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寻常百姓,要记下同一时代的富有代表的英雄人物,显然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
  B. 能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担当大任者,才可称为英雄。
  C. 人们为了激励后人积极向上,所以对英雄进行修饰、加工,将自己所向往、所追求的品格都粘贴到英雄们身上。
  D. 四位“国士”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字、陈薇都是抗疫英雄的杰出代表,对国家和人民有着卓越的贡献。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王者是得不到大众的支持和传颂的,充其量只能称为枭雄。
  B. 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的烈士具有天地英雄气,值得铭记和致敬。
  C. 国家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就是希望人们用奋斗向英烈致敬。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大灾大难前挺身而出、慷慨前行的千千万万个平民英雄。
  3.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主要观点 一项是(   )
  A. 所有参加抗疫的人员。
  B. 四川凉山救火烈士汪耀峰。
  C. 在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 情况下,让飞机成功备降的机长刘传健。
  D. 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的所有官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要记下同一时代的富有代表的英雄人物,显然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要记下历史上的每一个人,显然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只好选取一些代表人物,尤其是英雄,来反映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时代”。
  B.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按照孟子的说法,能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担当大任者,才成其为英雄”可知,这只是孟子一个人的说法,一家一言。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11小题,51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