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30字。

  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上)高一期末质量监测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
  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2016年4月)
  材料二
  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坚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发展战略,纳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起规划,确保有的放矢。采取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各方的责任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立验收标准,使培育工匠精神到底怎么干、具体干什么等有章可循。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把保障措施订实在,确保取得实效。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土壤。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催生工匠精神。从制度的源头上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从业时存在的学历认可难、工资底薪低等诸多歧视性障碍,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当前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企业竞争迈入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激发
  (摘自《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年3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企业,只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就能创造金字招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工匠精神以成功为归宿,是艺人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是国家的荣耀写照,是时代的品质需求。
  C.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与个人获得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
  D.让工匠精神生根,教育须先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采取“二元方法”施教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匠人、企业的追求,而且应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追求。
  B.如果我们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的时代将是一个高品质的时代。
  C.当下,我们倡导工匠精神,必须跳出匠人的小世界,站上大国的新高度。
  D.要想让工匠精神在我国落地生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是必不可少的。
  3.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
  4.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5分)
  5.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