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730字。

  临渭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朱康有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强调了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而且还关乎社风民风,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②在儒家《大学》经典中,从格物致知到平治天下的“八目”或者说八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包括修身在内的前五个阶段是“内修”,从齐家开始则是“外治”的逐步展开,社会和国家治理具有某种同构性。可以说,家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从事“天大”的千秋事业,仍要从个人的修身齐家这个基点做起。
  ③家风家训中体现的家道,可以转化为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切感情。历史上一些名门望族历经几百年、上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家训传承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的规范和制约作用非常突出。家训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广泛适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不是为“一家一族”所有,而是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中。我们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意味着透过家庭之“道”,不仅能透视一个家庭之兴衰,还能体察一个社会之变迁。
  ④自汉代以后,家教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这类家教书籍原本为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教化范本,因其寓“教”于“孝”“亲亲”之中,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其中所宣扬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观念,无疑也成为全社会效法的美德。因此,在宋明清时期,“家训”被刻版成书,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教育中的重要史料。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其内涵容纳广阔,在传承过程中牢牢刻印在子子孙孙的头脑中,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价值威力和鉴戒功能。
  ⑤《论语•学而》中讲的一个道理是:“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引申言之,好的家教之风能够孕育出好人,好人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好的家风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尽管我们今天不再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资借鉴。
  ⑥好的家教,胜过好的学校;好的家风,强于万贯家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寥寥数语道出了家族兴衰的道理。决定一个家庭兴衰荣辱的并不是财富,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门风,再多的财富也传不下去。所以,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才能既经得起良知道德拷问,也经得起后人历史评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言得之。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身”“齐家”虽然分属“内修””外治”,但在《大学》里仍与“八目”中的其他部分反映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内涵与结构。
  B.只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并且让其在家族延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任何家族都可成为名门望族。
  C.自汉代以后,“勤俭持家”“六亲和睦”等家教观念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成了社会效法的美德。
  D.与财富相比,家风、门风更能决定家族荣辱兴衰,拥有良好的家风、门风,财富才能传承下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原文语境及意义,为下文的详细论证做铺垫。
  B.第二段从《大学》“八目”之说入手,说明修身齐家是从事平治天下大业的基点。
  C.第四段采用引用论证,论述“汉代以后”“宋明清时期”家风家训的相关发展,说明我国自古就重视家风家训。
  D.文末论证了家风对家族兴衰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若管理不好,国家的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B.因为融入了整个中华文化的结晶,所以良好的家训与家风能够转化为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切感情。
  C.汉代以后,家教类书籍有效地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家教受重视,成书蔚然成风。
  D.好家风兼具社会意义与政治意义,要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借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上升了5.8个百分点。
  来自2017年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的数据显示,1985年耀2014年,我国7岁耀18岁学生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另有资料显示,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