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330字。
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活动的宣传稿,请阅读后完成(1)—(4)题。(共8分)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甲】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乙】成粽叶式的青绿。人们赛龙舟,插菖蒲,千百年来沿袭不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的那一轮明月【丙】着亲人间浓浓的祝福和思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 ① )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
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处选填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调tiáo 悄qiāo ①经
B.调diào 悄qiǎo ①精
C.调tiáo 悄qiǎo ①经
D.调diào 悄qiāo ①精
(2)结合文意,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浸湿 凝聚 晕染
B.晕染 浸湿 凝聚
C.凝聚 浸湿 晕染
D.浸湿 晕染 凝聚
(3)文段中引用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 ① 代著名文学家 ② 。(2分)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本句把节日比作码头,生动地写出了节日能让人们停下奔波的脚步,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
B.“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本句以“漂亮的领结”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节日对生活的装点作用,让平凡的生活增加了仪式感。
C.“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悄然走来”赋予了端午节以人的情态,把端午习俗源远流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特点写得形象而含蓄。
D.“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因为春节有敲锣打鼓、放鞭炮、逛庙会等热烈的庆祝仪式,所以这句话把春节比作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活画出春节期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2.保护传统节日,珍爱中华文化,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材料,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 。这种努力无疑为我们保护传统节日的愿望打了一针强心剂。
A.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
B.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
C.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
D.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
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春节即将到来,学生会开展了多种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共4分)
(1)在“有福同享”活动中,同学们准备选择不同字体的“福”字,并配上相应的新年寄语送给朋友。请仿照下面示例,任选一个完成。(2分)
【示例一】 送你“圆润福”,祝你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示例二】 送你“洒脱福”,祝你新的一年无忧无虑,自在潇洒。
【选项一】 送你 。
【选项二】 送你 。
(2)在“联联共庆”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几副对联,请帮他们找出适合春节张贴的一副。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和( )(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