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20字。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 。 (《曹刿论战》)
(2)爱上层楼,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遥看是君家, 。 (《十五从军征》)
(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6)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7)《过零丁洋》中,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誓死报国的句子是:“ , 。”
(8)《出师表》中,诸葛亮直言自己作为布衣时的志趣的句子是:“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曾被层层山峦遮挡的教育之光,照耀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
C.王阳明的心学在福建深刻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得到了发展、弘扬和继承。
D.中华民族能否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具有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
3.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7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① (A. kài B. gài),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甲 (A.向死而生 B.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雄biàn ②(A.辨 B.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受欺侮、受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 乙 (A.屹立 B.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 , ,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从不畏惧战争,只有敢战善战,方能止战胜战,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②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清资本主义的贪婪和侵略本质
③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6分)
【甲】 【乙】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刘长卿 韩愈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诗人途经长沙贾谊故居,触发强烈共鸣,开篇即用“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乙诗诗人委婉表达忧国忧民,想替皇帝除弊的忠君报国之志,没有忏悔,没有屈服。
C.“湘水无情”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将自己同贾谊、屈原联系在了一起。
D.乙诗诗人把侄孙探望的用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实则是凄楚沉痛地以死明志。
5.甲诗“日斜时”和乙诗“夕”都指向傍晚,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记樊山
苏轼
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①于樊山,为樊口,或曰“燔山”,岁旱燔②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其上为庐洲孙仲谋泛江遇大风柂师③请所之,其仆谷利以刀拟④柂师,使泊樊口。遂自樊口凿山通路归武昌,今犹谓之“吴王岘”。有洞穴,土紫色,可以磨镜。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西山寺泉水白而甘,名菩萨泉,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山下有陶母庙,陶公⑤治武昌,既病登舟,而死于樊口。寻绎故迹,使人凄然。仲谋猎于樊口,得一豹,见老母曰:“何不逮其尾?”忽然不见。今山中有圣母庙,予十五年前过之,见彼板仿佛有“得一豹”三字,今亡矣。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泊:泊船。②燔(fán):烧。③柂(duò)师:船上掌舵的人。④拟:比画。此处指威胁。⑤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浔阳人。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①或曰“燔山”(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