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70字。
《雷雨》自序
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纵然在人前我有时也显露着欢娱;在孤独时,却如许多精神总不甘于凝固的人,自己不断地来苦恼着自己。这些年我不晓得“宁静”是什么,我不明了我自己,我没有古希腊人所宝贵的智慧 —— “自知”。除了心里永感着乱云似的匆促,迫切,我从不能在我的生活里找出个头绪。所以当着要我来解释自己的作品,我反而是茫然的。
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剧本下注脚。在国内这次公演之后,更时常有人论断我是易卜生的信徒,或者臆测剧中某些部分,是承袭了 Euripides 的 Hip-polytus 或 Racine 的 Phedre 的灵感。认真讲,这多少对我是个惊讶。我是我自己 —— 一个渺小的自己!
我不能窥探这些大师们的艰深,犹如黑夜的甲虫想象不来白昼的明朗。在过去的十几年,固然也读过儿本戏,演过几次戏。但尽管我用了力量来思索,我追忆不出哪一点是在故意模拟谁。也许在所谓“潜意识”的下层,我自己欺骗了自己。我是一个忘恩的仆隶,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退了色(因为到了我的手里)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其实用人家一点故事,几段穿插,并不寒伧。同一件传述,经过古今多少大手笔的揉搓塑抹,演为种种诗歌、戏剧、小说、传奇,也很有些显著的先例。然而如若我能绷起脸,冷生生地分析自己的作品(固然作者的偏爱总不容他这样做),我会再说,我想不出执笔的时候,我是追念着哪些作品而写下《雷雨》,虽然明明晓得能描摹出来这几位大师的遒劲和瑰丽,哪怕是一抹,一点或一勾呢,会是我无上的光彩。
我是一个不能冷静的人,谈自己的作品恐怕也不会例外。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的欣悦。我会呼出这些小生命是交付我有多少灵感,给与我若何兴奋。我不会如心理学者立在一旁,静观小儿的举止,也不能如试验室的生物学家,运用理智的刀来支解分析青蛙的生命。这些事应该交与批评《雷雨》的人们。他们知道怎样解剖论断。哪样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