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教案约5570字。

  《谏逐客书》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谏逐客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文言篇目,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谏逐客书》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一言可以兴邦”,李斯的这次上书,对秦国统一中国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先秦散文已经有了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但是秦文还是接触得比较少,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任务1:梳理文中出现的“客卿”
  任务2:借助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
  任务3:阅读《史记•李斯列传》,了解人物生平。
  任务4:归纳古代常见的政论文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
  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
  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二、历史背景(驱逐客卿的原因)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嬴政即位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