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20字。
武汉市六中位育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模拟(二)
七年级语文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审题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与气质又是相通的。书能教你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持重内向,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勇敢创新,使你生出的气质。
A.刚毅 进取 纯真 稳健 B.稳健 纯真 进取 刚毅
C.进取 刚毅 稳健 纯真 D.纯真 稳健 刚毅 进取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的一项是( )
A.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B.这次胜利让我们很兴奋。
C.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D.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C.“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D.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①人エ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
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ニ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上写着这样两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担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
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4.下列对“有重量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D.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5.下列对于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