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
菉竹山房
【教学目的】
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3、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4、 理解结尾"窥房"在人物刻划和艺术结构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文章的人物刻划
【教学难点】
结尾"窥房"在人物刻划和艺术结构上的作用
【教学内容】
[写作背景]
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压抑着人民群众。
作者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慨万千。
[层次结构]
作品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开头至第九节,即“于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 其中,开头两节为第一段落,“我”和阿圆新婚回到家,二姑姑要他俩去住些时候;“我”记忆中的二姑姑家。
第二段落为第三节至第七节,即“二姑姑要没这故事,我们这次也就不致急于要去”。二姑姑年青时期的恋爱、婚姻故事。
第三段落为八、九两节。阿圆特别害怕大伯娘的“亲热”,还是愿意去二姑姑家。
第二层次为第十节至第十五节,即“我们都无话说”。初到菉竹山房,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
第三层次为第十六节至第三十五节,即“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一行四人参观菉竹山房,处处散发出阴森、恐怖,二姑姑不忘姑爹,“我”和阿圆睡在姑爹房间。
第四层次为第三十六节至末尾。阿圆越来越感到害怕,门上的册叶小窗露出“鬼脸”——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
[内容述评]
一、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
作品通过二姑姑年青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个擅长女红的青年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竟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
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菉竹山房,整日价与“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
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