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课时素养评价
五 杜甫诗三首
(50分钟,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评价(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知道
B.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C.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回旋
D.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极
【解析】选A。A项,省:曾经。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选D。D项,都是表达一种幽怨愁恨之情。A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现代汉语指一百年的时间。B项,“万里”,这里指远离故乡;现代汉语指路程遥远。C项,“苦恨”,这里指极其遗憾;现代汉语指苦和恨。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题干要求选择“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①中“别有天地非人间”明显指“世外桃源”,②中“十年幕府”“唐诗”“蜀风”指向杜甫,③中“狂”与“醉”的程度非杜甫所有,④中“先生骨”“野老心”符合杜甫。故②④适合。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其三)》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解析】选C。“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不正确,应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5.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3分)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