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柳敬亭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柳敬亭的生活实践、思想感情同他说书艺术的关系,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
分析:课文主要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这种技艺的原因,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课文共4段,逐层简析如下:
第1段,从回顾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
《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颇为兴盛的说书艺术的情况,南宋时仅汴京和临安两地说书名艺人就有数十人之多。作者在回顾这一情况之后,笔锋陡转,写道:“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及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这样,就给了柳敬亭在说书史上极高的地位,即从南宋到清初的三四百年间,像柳敬亭这样著名的说书艺人,实属不可多得。因此,作者要为这位造诣高超的著名说书艺人立传,于是全文也就循着说书这条线展开了。比起一般的传记文学以“……者,……也”句来开头的写法,本文确是落笔不凡,富有特色了。
第2段,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
本段描写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的进步,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简洁。自读时应抓住:“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两句细细体味。这两句话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即成才的秘诀不但在于刻苦勤奋,而且在于深入实际、揣摩精髓,才能获得突飞猛进的长进。
作者写柳敬亭成名之后,“之扬,之杭,之金陵”,“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寥寥数语,柳敬亭说书名噪一时的盛况,就跃然纸上了。
第3段,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
本段着重写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倾动朝野的情况。作者强调了柳敬亭入宁南幕府后的身价百倍、富贵显赫。这一际遇使柳敬亭一下子升入“天堂”,真是鸿运高照,登上了人生道路的顶峰。然而不久就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课文“自读提示”中说:“作为传记,柳的这段重要经历自然无法回避,但此段中涉及说书的情况甚少,作者写它的目的何在?细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企图从柳的人生大转折中,寻求他说书艺术后来更加提高的原因,因而此段为后文作了铺垫,仍是暗扣说书这条线的。”阅读时,应当体味本段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4段,直接写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及其原因。
在本段中,作者强调“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