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变 色 龙契 诃 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和解题。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河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写过七百多篇小说,还写了很多剧本。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契诃夫的祖先原是农奴,父亲曾开过一个小食品杂货店,最后小店破产。契诃夫的少年时代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他对当时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解题:指导学生看注①。变色龙是一种什么东西?(学生回答)小说的题目《变色龙》是不是写蜥蝎呢?(不是,而是用变色龙来比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谁?(奥楚蔑洛夫)作者为什么把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呢?(因为他狡诈多变,见风使舵,最终目的是保护自己)
(二)检查预习(字词),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性格.
( 三 )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并根据分段口头复述课文(抓住六次判定)
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四)教师提问:哪一部分体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变色?(第二部分)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他的变色?(语言的对比描写表现对狗和赫留金的不同态度) 分析文中奥楚蔑洛夫随着案情的变化的六次判定即五次变色,分别表现了他的何种性格特征?
第一次: 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为原告作主.(官气十足 大耍威风)
第二次: 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媚上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