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60字。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这是高中语文大纲的要求。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确立重点为: 
   1.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 
   2. 用典的贴切自然 。 
   确定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先学后教: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把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通过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词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课堂上主要运用比较法,辅之以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因为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孰优孰劣。设计的问题有:
   (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2)在分析咏史用典时,设问: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发时,在提出“人生如梦”是否消极颓废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将阿鲁威的《怀古》与本词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本词情感的复杂性。 
   3、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化展示相关内容,扩大信息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

三、说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后结合练习介绍作者生平;
   2、 听录音后分析词的上阕,理解写景特点及作用;
   3、 分析词的下阕,理解写景、怀古、抒怀三者的完美结合;
   4、 学生背诵本词;
   5、 和杜牧的《赤壁》作比较;
   6、 布置作业。
   四、说师生互动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领会词的相关内容,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
   附:课前预习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预习练习题
   一、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在诗词阅读中更要如此,请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以下练习,了解苏轼的生平:
   1、苏轼( 1036 一 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2、苏轼才华横溢,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是“ ”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与 并称 “欧苏”;它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并称“苏黄”;他的词开北宋 之先河,和 并称“ ” ;他擅长行书、楷书,与 、
   、 并称“宋四家”;他又善画竹,主张绘画要达到“神似”。
   3、苏轼的思想非常复杂且充满矛盾。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由此可见,苏轼深受 、 、 三家思想的影响。 
   二、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请在阅读本词后试着完成以下几道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