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20字。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2021三月中旬最新必读时评阅读材料汇编
  不忘初心,最美人物
  人物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于  石
  2021年03月18日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故事】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这样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为97岁高龄的夏森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夏森老人激动地要从轮椅上起身,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俯身,微笑着示意她安心坐好,将鲜红的荣誉证书送到她手中。这是至高的礼遇,也是崇高的礼赞。14岁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点评】
  每次说起学生、学校、教育、脱贫这些话题,老人就会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去过的地方、遇到的学生。在她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求学的孩子,最关心的还是脱贫的事业。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生不变的追求。从积极投身革命,到专注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再到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夏森这一“献”,可说是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颗赤子心、满腔家国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当发现一些地方教学环境依然简陋,当看到有的贫困学生还在辍学边缘挣扎,夏森毅然为自己的晚年锚定了目标:“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因为吃过苦,所以才会对吃不饱、穿不暖有更深感触;因为懂得教育的价值,所以才会更加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希望。一封由32名贫困大学生联名写给夏森的感谢信里说道:“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行的动力,当下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志。有人远赴边疆教书育人,有人继续深造学有所成……对资助的学生,夏森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育人观:考上什么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思想道德表现,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知道,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有了这层底色,孩子们才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拥有立身之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