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800字。

  2020-2021学年山西省高一下学期3 月联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3 课。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奢侈浪费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时人有所警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和劝诚,提倡饮食节俭观念,戒奢从简,重塑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观念。
  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士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公卿之间以清俭为高风亮节。然而到北宋中期,国家承平日久,社会风气逐渐发生改变,饮食奢侈浪费成风。南宋时期,社会上也一度风俗好奢,人情好胜,同北宋初年清俭的社会风尚不可同日而语。
  宋代,人们对丰盛饮食的追求,不仅体现在鲜香诱人的味觉体验,还包括精巧美观的视觉享受。宋人饮食聚会之际,席面上往往陈设一些装饰物,或是食品,或是器用。北宋时宫廷举行盛大宴会,所列装饰物有"看食""看菜"。御宴席面上,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为表示对辽朝使者的特殊礼遇,额外增添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等,以小绳束缚,作为看盘"。南宋时人们宴请宾客,于佳肴之外,或别具盛馔,或馈以生气,或代以缗钱,皆不食主物,作为"看菜"。席面摆设"看菜"本源于一种古老的礼仪,所设食物皆可食用。但后人曲解古礼本意,只供观看而不食用,无疑是对食物的极大浪费。此外,宋人饮食过于求精求新,热衷对食物进行装饰、雕刻等加工,对食材精雕细刻、制作奇巧造型,夺人耳目之余必然造成食物的浪费。
  面对宋代社会饮食奢侈浪费现象的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有所警觉,呼吁节俭饮食、倡导清俭食风。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对此类不良饮食风气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诫和警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出发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特别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时人还认为帝王饮食习惯既事关个人德行修养,又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
  随着对节俭理念、戒奢意识的逐渐认同,宋代士大夫不仅将其视为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而且强调家风节俭朴素是子孙后代福泽不衰的重要保障。名相寇准作风奢侈,子孙后代"习其家风,今多穷困",成为士大夫自我反思和规劝教育后人的案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诫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厉行节俭,以身作则。个人和家庭之外,乡里地方在树立乡规范时,同样将节俭作为重要内容广为宣传,教化乡里。
  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礼会氛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提升,这对奢侈浪费现象出现有一定影响。
  B.宋代社会风俗经历了由俭朴到奢侈浪费的发展过程,奢侈现象在南宋时更为明显。
  C.宋时的盛大宫廷宴会中有"看食""看菜"和"看盘",既可供观赏又可供食用。
  D.宋代许多人会规谏帝王要戒奢从简,认为它在其修养上的作用远甚于国家治理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宋代存在奢侈浪费现象说起,随后提出"宋代提倡戒奢从简"的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先阐述宋代奢侈浪费的表现,再分析当时有识之士对此的劝诫和警示。
  C.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通过引用名言来进行总结,并指明其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宋中期和南宋一段时间饮食奢侈,浪费成风,而北宋初期这种现象很少见。
  B.宋人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是过于求精求新,喜欢对食物进行装饰等加工。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观点和文中观点有相通之处。
  D.在宋代,节俭是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也是家风和乡约规范的重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集中展示了我国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风貌和保护成果。目前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舞蹈类项目共有131项,占该名录总数的9.5%。20世纪 90年代我国进行舞蹈普查时,调查统计出的两千余种传统舞蹈项目,20年间已经消失了853 个,占当时统计总量的近 37%,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三分之二的舞蹈项目已经消失。
  在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中,表演单位有两大来源,专业艺术院校占了比较多的比例,还有一些属于群文系统(如群众文化馆,镇、县等演出队)。但是纯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