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230字。
高二萧县-树人第三次联考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②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③“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并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这是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④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⑤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⑥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象而感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兴。
B.你在读诗歌时,产生了与作者同样的感动,那你就有了与作者同样的诗心。
C.读明月即是明月,读清风即是清风,这种层次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浮浅。
D.王国维“成大事业大学问”境界的读诗感发,可证明中国诗歌中“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援引孔子的经典诗论,又举《诗经》及唐宋诗词的实例,论证丰富有力。
B.文章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差异,是为了证明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
C.文章用总分结构,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论述古代诗歌中“兴”的作用。
D.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②-⑤段每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表现出读者是具有生命感悟能力的。
B.文章引孔子的“诗可以兴”证明诗不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更能感动无数读者。
C.子贡能够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相比,后一首词写得更有感发力,更有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什么是自贸试验区?我国的自贸试验区脱胎于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后者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大部分出口的企业入驻,可以享通关便捷,享受出口加工区特有的各种优惠政策。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强调了自贸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