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450字。
上饶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座位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更为尖端的体育装备的采用,体育竞技将是运动员、装备、训练的综合较量。
B. 2018 年世界杯首次使用了 EPTS,将运动的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 C. 动作捕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影片制作或体育科研。 D. 英国自行车队连续三年称霸自行车赛场,高科技手段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既承认训练水平提升的意义,又肯定高科技运动装备的作用,彰显了辩证的态度。 B.文章在论证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也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科技装备的作用。 C.文章先提出“科技赋能愈发重要”的观点,再分层论述,最后谈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D.文章第三段举 MySwing 的事例,有力的说明了科技对个人技术动作的分析的积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各国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展示形象,尖端科技与体育 融合的大舞台。随着人类对挑战自身的执着追求,各竞技项目的成绩不断逼近人体能力的极限,要想 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教练与运动员都要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 和技术去实现,科技的赋能作用也就愈发重要。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数字化表现和跟踪系统(EPTS)被首次全面采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运 动的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从而实现对训练与比赛的数字化阅读。借助摄像机与可穿戴
式传感器,EPTS 系统能够追踪球员以及足球的运动信息,并通过平板电脑向教练员提供球员的统计数 据、位置信息以及相应的视频剪辑,帮助教练员进行赛场上的决策。作为 EPTS 的一部分,Catapult 可
穿戴传感器也首次在世界杯中获准使用。这款运动员智能追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穿戴在运动员肩 胛骨中间、火柴盒大小的卫星定位装置,可以监测运动员的跑动距离、速度、跑动节奏、受冲击负 荷、心率等多项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当前,运动员经常会穿着配备这个装置的“黑背心”进行训
练,教练员不仅能够在场边实时查看整个球队的表现并进行指导,也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状态并给
予针对性的训练运动量调控,减少伤病的发生概率。 除了团队运动中的多人时空信息分析外,对运动员个人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估技术近年
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背后的最主要动力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进步。动作捕捉技术是数字化采集三 维人体运动的手段,过往由于需要复杂的设备与环境,使用非常不便,动作捕捉技术的主要应用局限
于电影大片制作,在体育中一般仅在科研中使用。随着动作捕捉技术向轻量化、易用性的不断发展,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运动分析系统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例如,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高尔夫运动动作分 析与辅助训练系统 MySwing,借助穿戴在球员身上的多个微型运动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球员的身体 以及球杆的空间运动数据并提供分析结果。借助这样的设备,教练对球员的指导就不再仅“凭感觉、凭 经验”,主观的经验得以量化形成数据模型,不仅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更加客观,而且训练的针对性更 强,训练效率更高。
运动员比赛成果的提高不仅来自于训练水平提升,运动装备的科技含金量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 素,甚至某些时候会对运动带来重大的改变。纵观奥林匹克历史,装备的科技进步对竞技成绩提高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连续在最近三届奥运会上称霸自行车赛场的英国队就是其中的代表,英国队应 用高科技手段将人与车的完美结合做到了极致。基于流体动力学与人机工程分析,每名英国选手的比 赛用车都经过了精密调节,使人与车之间的契合程度达到最高。此外,高科技的比赛用服、特制的赛 车轮胎等,也都成为英国队的“国家秘密”。
在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以数据方式对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智、个性等
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构建可量化的“冠军模型”将成为不仅切实可行,甚至不可或缺的训练与比赛方 法,智能科技也将在训练与比赛中对教练与运动员产生愈发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体育中的“黑科技”》,《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9 日)
A.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较量,也是各国科技赋能体育的展示。
B. 尖端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有助于竞技成绩的提高,有助于运动员不断突破人体极限。
C. 教练在指导训练运动员时,有了科技装备的加持,不需要主观经验分析。
D. 在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对运动员进行评估的标准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用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抗疫。但同时, 我们也看到,一些作品纯粹是为了“蹭热点”,赚取流量和关注,本质其实是消费灾难,利用灾难。还 有大量的诗歌、绘画等浮于表面,空喊口号,缺乏艺术性及感染力。
一流的文艺作品往往不以功利为创作目的,在灾难面前,不消费苦难,不利用苦难,这是基本的 伦理底线。而拥有同情、共情的能力,我们便能掂出同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