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250字。

  深圳市龙岗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1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谭华
  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字偏重于指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康”字的意思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非常接近于今天“健康”一词的含义。
  古人认为气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外不停地流动运行、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和谐,就是健康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健康长寿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体现为和、动、度三个字。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对于中国文化有非常深广的影响,也同样为历代医家及养生家所推崇,如董仲舒就说过这样的话:“能以中和养生其身者,其寿极命。”不能做到“和”,还会危及生命:“反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和”就是指不偏离常态,不过分:“阴阳并毗(毗,即偏),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和”又有平正的意思。《管子•白心》说:“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匆之所生也。”总而言之,“和”意味着阴阳二气的调和、流通。“和”的状态是通过阴阳二气的流动、运行、升降而实现的。
  把“和”即健康这一看法发挥得最清楚的还得数《黄帝内经》。《内经》把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看作是健康的基础;一旦平衡被打破,健康也就同时被破坏了。
  天地之气在不断地运行流动,人自身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因此,阴阳之气也就在人体因时、因地、因气象的变化而变化。阴阳的平衡和调和状态也就不能不时时有受到扰动乃至破坏。《内经》把“气”的这种运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字。器散则分之,生化息也。”所以,古人主张在动态中把握平衡、进而实现中和的状态。
  动态平衡的关键是把握“度”,即把握事物发展变化以及自身因应变化的最佳程度。
  恪守中道的孔子早就认识到了度的重要性,所以他说:“过犹不及。”似乎孔子也已经注意到了“度”与养生长寿之间的联系,《论语》中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有智者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命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孔子所说的时、节、度,都是限度、程度的意思。
  大体上说,古人对于如何把握“度”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以儒家以及《管子》为代表的一派,强调“过犹不及”,主张通过控制自己不要逾越规矩来达到保持“中和”的状态。《荀子》说:“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则触陷生疾。”用“礼”来规范自己的饮食起居,就会达到“度”的理想境界(“和节”),否则就会发生疾病,危及健康。   
  道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则主张清静无为、顺天法道,自然而然地达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度”实际上就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的“道”的自然状态。“道”是自在无为的,只有自然无为才能实现适其“度”。
  《吕代春秋》以及古代医生们则大多主张积极地去认识世界,认识规律,从而达到知度守节、应时而动的境地:“天生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汉末三国时神医华佗则进一步把“度”解释成人体运动的“度”这就使他比别人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了:“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不当使极”就是“不要过度”的意思,华佗还具体提出了因人而异掌握“度”的标准,即活动到“怡而汗出”的地步。
  总而言之,按照传统的看法,人、社会、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复杂联系。这种统一的基础是“气”,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气”的运行流动变化来实现的。人们为了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保持这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节选自《明清史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健和康两个字在殷商时代是两个独立的词语,其中“康”字的意思就是今天的健康。B.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和谐,体现为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外不停地流动运行,这也
  是健康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
  C.“和”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儒家提倡的“和而不同”外,在健康这一方面发挥得最
  清楚是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D.“过犹不及。”是孔子对“度”这一概念的认识,包含了与养生长寿之间的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的言论内容,既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B.文章从阐释“健康”的概念入手,论述过程中逐层细化,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C.章对“气”从“和、动、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对“度”的论述最详尽。
  D.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健康观念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不仅与饮食起居有关,也与时令节气有关。
  B.“和”是阴阳二气的调和、流通,“和”的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健康状态也就被打破。
  C.在对“度”的认识中,虽然儒家的自我控制与道家的顺应自然是相矛盾的,但观点可以对立,而实际运用中可以统一。
  D.华佗提出了因人而异掌握“气”的标准,现实生活中的“怡而汗出”的广场舞和街舞可以印证他这种认识的进步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稀土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稀土(Rare Earth)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而这些稀土提炼之后,可广泛用于芯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农业等行业。被称为“工业黄金”的稀土,是生产高科技装备必不可少的稀有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利用稀土生产的新型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