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600字。

  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民间文学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和当代的许多大作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民间文学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种文化基因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民间文学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过程。
  民间文学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原创性的精彩文本及样式。在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观音、妈祖等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民间文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库,也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郭超《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
  材料二
  民间文学的演述始终与某一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民间文学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结最为牢固,同时也具有多向度的社会意义。倘若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民间文学便无以演述,也失去了演述的必要。比如,在壮族地区,情歌只有在歌圩的情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生活的价值。
  民间文学的实际状况让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导致民间文学口传文本趋于枯竭,民间文学研究很难再从田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文本资源。如今,在大部分乡村,人们已听不到村民演述农耕生活的各种口头文学了。
  (摘编自万建中《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在为民间文学传承人才的发掘、培养而努力。命名了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通过民间文艺表演展示活动、民间文艺学术研讨及交流活动、民间文化传承人专题研修班等相关研修和培训活动,为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和研究学人搭建发展平台。
  八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经过一大批民间文学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已经亮相。该数据库包含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口头文学收集的原始资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尽力恢复民间文学曾经生存的民俗场,是破解民间文学传承难题的关键。否则,对传承人的保护就只能是暂时的,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可能也会治标不治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恢复民俗场。比如,受到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山歌这样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也就失去了传承的民俗场。但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完全可以在一些旅游景点开展山歌对唱的民俗表演活动,这种民俗表演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够培养新的传承人,不失为一种新的民俗场类型。
  (摘编自王锦强《如何唤醒沉睡的民间文学资源》)
  材料四
  从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看,它会继续流传下去,还是必将逐渐湮灭?这个问题,是中外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以及对民间文学感兴趣的人们近年来一直关注并热烈讨论的话题。对此,笔者比较赞同前者。
  不可否认,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巨大冲击,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民间文学,自然也难以幸免。这样来看,民间文学所面临的形势的确十分严峻。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不少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在当代仍然继续流传。例如情节生动、神奇的神话、童话,音节铿锵、朗朗上口的歌谣等,依然是许多父母和幼儿园的教师们教育、娱悦孩子时常常讲唱的内容;而与地方风物有关的各种传说,更是鲜活地存在和传承于旅游景点的导游们口中,为人们的旅游生活平添了无限生趣。尽管这些讲唱者可能是从书本上得到相关的知识,讲唱的环境也可能与传统的有较大差异,但这也是民间文学的有机内容,是它在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变异、调适的特殊传承形态。
  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当代还涌现出了大量新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都市传奇、笑话、鬼故事等等。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对这类新的口头文学,一般人往往没有认识到它们也属于民间文学范畴。实际上,虽然其产生、流传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它们均是由人民运用口头语言集体创作和传播的,从其体裁结构、艺术手法乃至某些观念基础等方面来看,又与传统民间文学一脉相承,它们不是“民间文学”又是什么呢?它们正是民间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传承条件发生巨变的形势下通过自身变异来获得持续传承的一种表现。
  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那些富于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内容,将长期存活在人民的口耳之间,不过,它们必然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被讲唱的机会也将大为减少。但大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新的口头创作,则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它们在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民间文学中占主要位置的部分。
  (摘编自安德明《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关于“民间文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许多著名作家就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创作出了文学精品的。
  B.民间文学不仅塑造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也为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C.民间文学的演述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D.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掘和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才,命名杰出传承人并开展各种展示、交流、研修班等培训活动,是解决当前民间文学传承问题的重要举措。
  B.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是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C.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们讲神话,旅游景点导游给游客们讲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些是特殊背景下民间文学的特殊传承形态。
  D.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无视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口头文学现象,应关注当代产生的活跃在民间的口头创作。
  3.下列对材料四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四首段开门见山,先是抛出一个问题,然后明确地表明观点,完成立论。
  B.材料四的论证具有辩证性,虽赞同“流传下去”的观点,但也指出了形势的严峻性。
  C.材料四从两个角度对“民间文学会继续流传下去”进行论证,都运用了举例论证。
  D.材料四在论述上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亮明观点—论证分析—重申观点。
  5.以上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元抗币
  卢 群
  鬼天气,让不让人活了?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秀梅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进入腊月后,大成的哮喘越发严重了,喉咙里呼噜呼噜地像拉风箱,每呼吸一次,胸口就重重地起伏一次。
  秀梅咬了咬牙,再一次牵起了小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