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20字。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柴门何萧条,_____。(曹植《梁甫行》)
  (2)重岩叠嶂,____,自非亭午夜分,_____。(郦道元《三峡》)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杜牧《赤壁》)
  (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晏殊《浣溪沙》)
  (7)____,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    悄然(qiǎo) 教诲(huì)  惟妙惟肖(xiāo)
  B.濒临(pīn)    婆娑(suō)  秀颀(qí)   油光可鉴(jiàn)
  C.记载(zǎi)    溃退(kuì)   喧嚣(xiāo) 不辍劳作(chuò)
  D.推崇(chóng) 遒劲(jìn)    虬枝(qiú)  亭台轩榭(xuān)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旦放假期间,前往清东陵旅游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B.语文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C.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对于下面这个句子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句子中“邓稼先”“中国”“文化”都是名词。
  B.句子中“传统文化”“孕育出来”“奉献精神”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个句子是陈述句。
  D.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邓稼先是儿子。
  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是一部纪实作品。
  B.《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是宋代司马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三、语言表达
  6.口语交际
  2015年的时候,上海的张大爷想去一趟昆山,假如当时你帮张大爷买好了一张火车票,准备把车票交给他。请根据右面提供的图片内容,告诉张大爷主要的乘车信息,并提醒他带好身份证,提前半小时到达高铁站。请你转达他,100字以内。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望中所见,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感情。
  C.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D.这首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8.诗歌尾联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